学者观点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资讯中心 >> 学者观点 >> 正文
黄凯南:供给侧、需求侧、制度侧的协同演化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
发布时间:2016年10月16日 10:24    作者:    点击:[]

       演化增长是指将增长视为经济演化过程,即在数量变化的过程中伴随着质量或结构性的变化,它也是一种知识增长过程,即知识如何被创造和运用的过程。技术、制度和偏好构成了演化增长的三个重要影响因素。
       经济增长涵盖以下一些演化过程:一是企业的演化。这主要表现为企业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促进自身生产率的变化;二是产业内部的演化。产业内部存在多个参与主体的互动(例如,企业间以及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等),这种互动伴随着技术、制度和偏好的共同演化,而后者又影响企业的生产率和效益,促使高效益企业的扩张和低效益企业的收缩,也伴随着新企业的进入和落后企业的淘汰;三是产业间的演化。各个产业间的互动会进一步推动产业间的竞争和演化,这种演化伴随着优势产业的扩张、劣势产业的收缩,以及新产业的兴起和落后产业的淘汰等;四是整个经济系统的演化。产业间存在不同的增长率,整个经济系统的增长率则是由产业体的平均增长率来描述。由于无论是产业内部还是产业间的增长率都存在差异,经济增长过程伴随着结构性的演变。而这一结构性演变的过程伴随着技术、制度和偏好的共同演化。
       在演化增长理论的视角下,本文阐释了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演化及其共同演化,得出如下结论:供给侧演化包括供给结构(要素和产出结构)和技术的演化,需求侧演化包括需求结构和偏好的演化,在经济演化过程中,供给侧和需求侧相互影响,共同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;制度系统影响供给侧演化和需求侧演化,并对两者共同演化产生深刻影响,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机制是供给侧、需求侧和制度侧协同演化,具体表现为供给结构、需求结构和制度结构的动态有效匹配和协同升级,制度改革是促进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协同升级的深层次动力机制。
       当前,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,此阶段的经济增长过程伴随着大量的结构变迁,较之于发达或成熟经济体的平衡增长,演化增长能够更加准确描述中国经济增长的特征和本质。中国经济增长正尝试从要素、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,这意味着技术进步将成为未来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驱动力。技术进步是一个较为广义的概念,它既包括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推动技术前沿边界的拓展,也包括要素从低效率部门向高效率部门的重新配置。因此,创新驱动既包括技术前沿创新驱动,也包括通过要素结构变迁和升级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。创新驱动并不意味着要素和投资不重要,而是需要深化制度改革,促使要素和投资流向有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部门,促进供给结构的转型升级。要素配置模式的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。改革总体方向是提升要素配置的市场化水平,纠正要素错配引致的效率损失,包括土地制度、利率和汇率形成机制、户籍制度和劳动力市场机制等的改革。投融资体制改革则是需求侧改革的重要内容。包括深化财税体制改革,有效发挥财政政策对调整经济结构和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作用。推动金融体制改革,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,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协同发展。采用PPP和产业股权引导基金等方式实现政府和社会资本的有效结合。
       在演化增长的视角下,强调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经济增长动力,并不意味着需求侧不重要了,只有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协调升级才能促使经济持续增长。因此,在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,还需要坚定不移推动需求侧的制度改革,促使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协同发展。如何深化制度改革以降低连接供给与需求的交易成本,进而实现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的匹配,是今后经济改革的重点。中国这轮经济改革需要从供给侧、需求侧和制度侧协同演化的视角出发。

上一条:林毅夫:新结构经济学在县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应用 下一条:黄凯南:制度演化经济学的理论发展与建构

关闭